2024-11-07龙阳声韵《“过节不放假,还要给自己做策划”》
2024-11-04 10:31:5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傅莹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06

您好听众朋友,我是玲珑,欢迎收听龙阳声韵。今天是立冬,明天就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了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,我们将这期节目献给自己,祝全体同仁记者节快乐!

立冬,万物藏,这是个享受丰收、休养生息的时节,但对记者来说,一年四季步履lǚ不停地在路上、在现场,才是常态,即使是过节的今天,也是“过节不放假,还要给自己做策划”。

是的,这就是记者,习惯了天亮才说晚安,把脚印串串成万米长线,用镜头浓缩世间百态,用劲笔记录时代巨变,用一个个现场、一篇篇报道践行着新闻人的理想和责任:记录时代风云,推动社会进步,守望公平正义。有人说,记者,就是记着。记着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zhù 文章”,记着“记者是行者,新闻在路上”,记着“流动的历史,不变的初心”,记着“肩上有责,脚下有泥,心中有光”,记着“发出时代声音,讲好中国故事”。今天,我们以“记着”,致“记者”。

1

记者,记着最初的心


1937年11月8日,

一批青年记者成立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。

在枪炮声中,到前线去采访,

以笔为刀枪,参加抗战救亡!

后来这一天,被设立为中国记者节。


在2024年的今天,

我们国土安宁,享受盛世和平,

但当世界其他地方的炮火响起,

仍有一群来自中国的身影,

拿起话筒,扛起设备,戴上头盔,

穿上防弹衣,向着炮火而去。

他们是记者,他们初心未变,

因为记着“抵达现场是记者的使命”,

因为坚信“如果你没办法阻止战争,

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”,

他们深入战区,义无反顾。


是的,记者,就是要到现场去的。

不论那现场,是战场,

还是风里雨里,雪山沙漠,悬崖峭壁!

2

记者,记着不断的情


新闻当然是有时效性的,

但有时候,

那些用照片记下的永恒的一瞬,

那些用文字记下的当下的故事,

却会在多年之后,

以一种更圆满更新鲜的方式完成新的述说,

而记者,正是这两者之间的桥梁。


2008年,记者杨卫华在汶川地震震区,

拍下了那张著名的“敬礼娃娃”郎铮的照片。

那之后,也一直坚持记录他的点滴。

2015年,杨卫华去世,

这段故事却没有因此终结。

2023年,18岁的郎铮走出高考考场的那张照片,

掌镜者正是杨卫华的儿子、记者杨博。

这两张照片的背后,

是一对父子记者的跨时空接力。


2010年,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许康平,

在重庆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,

照片里的父亲叫冉光辉,

他扛着一百多斤货物,牵着三岁的儿子,

走下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梯坎,

从容淡定。

这张照片打动了无数人,大家说:

他肩上扛着全家,

嘴上叼着自己,

手里牵着未来。


后来,许康平成了一名摄影记者,

他没有停止记录,

我们也真的看到了这对父子未来的模mú样,

如今的冉光辉,已经靠着自己的努力,

在重庆市区扛出了一套房。

时间的跨度和命运的流转如此动人,

一些感动和圆满在多年后“正中眉心”。

而正是因为记者的追随和记录,

我们得以窥见这份温情,

持久的、延续的、暖融融的。

3

记者,记着许多盛大的荣耀


想想那些我们经历的荣耀时刻,

比如北京冬奥会,比如神舟的一次次飞天,

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,

脑海中一定有一些震撼的、久挥不去的画面,

整齐的、豪迈的、热血的、光芒万丈的。

在我们感受美好与恢弘的同时,

也请别忘了那些记录者,

那些扛着摄影机的一路狂奔,

那些第一时间回传稿件的争分夺秒,

那些话筒前或专业或稳重或有趣的解说

……

记者帮我们记录了许多盛大的时刻,

以记录,为中国喝彩!

以盛大,让世界看见!

4

记者,记着许多微小的辉光


只有做“大”报道的记者才是好记者吗?

在回答这个问题前,

不妨再去回顾一下这两个新闻故事:


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开“抗癌厨房”的

万佐zuǒ成、熊庚gēng香夫妇,

连续十几年,

免费为癌症病人和家属提供gōng炊具炉火,

因为“再有钱,来肿瘤医院也会穷;

但是再穷,也要吃口热饭”。

还有“铁路情侣”郝hǎo康和雷杰的故事,

站台上1分52秒的短暂相会,

曾让多少人感动泪崩!

这两个故事以及它们的主人公算“大”吗?

大概不算吧,凡人凡事,烟火人间而已。

可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动容?

也许正在于这份小小的平凡,如你如我,

却闪动着人性的温暖与光辉。


有的记者是这样的——

他们以“小”见“大”,

从“平凡”里挖掘“不凡”,

从“无声”处找出“强音”,

然后,我们看到了最有温度的报道,

来自一些最质朴、最真实的东西。

5

记者,记着专业、冷静与敏锐

你的印象里,记者应该什么样?

冷静,哪怕遇到突发事件,也能宠辱不惊;

专业,遇到高难度报道,也能一气呵hē成;

敏锐,善于发现,有对信息的鉴别力和洞察力;

偶尔也强硬,

当他们有必须要维护的利益时,

当他们有必须要反驳的谬论时。

6

记者,记着柔软、温度与尊重

记者,

是记录者,但不是冰冷的记录者。

所以,

会有记者在报道河南暴雨、

得知最后一名重症患儿被成功转运时,

忍不住哽咽yè;

所以,

会有记者在冬奥会隋文静/韩聪夺冠guàn后,

忍不住落泪;


所以,

会有记者在东航客机失事直播时

捂住乘chéng 务人员的证件,

说:这个不要给特写……

正是这份柔软、温度与尊重,

让这些报道拥有了

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感的力量。



“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,

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;

要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

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,

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。”

——白岩松


相信,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”;

勿忘,“荣光永远在前方”。

祝福与敬意,

送给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!


以上是龙阳声韵特别节目,《“过节不放假,还要给自己做策划”》,送给每一位新闻工作者。祝大家节日快乐!


责编:傅莹莹
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
要闻
视频
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